|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
4月24日,人才工作数字化转型与人才发展治理现代化主题论坛在沪举行。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上海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冷伟青致辞。
近年来,信息技术进阶迭代越来越快,技术推动的数字化变革已经成为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深刻改变我国人才工作的外部环境,加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才工作带来新挑战。面对新技术、新情况、新问题,人才工作亟须数字化转型。与会者认为,数字是继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之后的第七大要素,探索推动人才工作数字化转型对数字化时代推进人才发展治理现代化,提升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王晓初指出,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人才实力竞争优势直接决定了我国未来15年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人才发展治理的效能关系着国家治理的效能。面对剧烈变化的国际形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我们必须更加突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为此,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推动人才由支撑发展、优先发展向引领发展的历史跨越。实现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必须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现代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让人才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资源、关键动力、引领力量。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化系统建设,是推进人才发展治理现代化,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要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把数字化、一体化贯穿到人才发展治理全过程,对推动人才发展治理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全面构建数字化治理新模式,推动管理流程和规则的深层次变革,以更大力度推进人才工作流程再造、规则重构、制度创新。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认为,数字化转型不只是技术转型,从根本上说,是创新人才的转型。为此,需要重新定义数字人才。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能已不能反映数字人才的本质特征。数字人才的核心本质要素不是专的问题,而是跨领域、跨学科。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才培养必须把软技能潜能与硬技能知识的双重培养结合起来。人才工作转型的关键在于能否抓住未来人才的先机,这可能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人才工作未来最大的使命就是创造新的价值,就是能够在国际竞争当中获取优势。
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副司长邢怀滨表示,新发展阶段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二是建立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配的人才制度。三是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为此,要加强人才工作数字化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人才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国际国内人才流动监测体系。
河海大学赵永乐教授认为,构建人才发展格局有四个方面的功能,即:循环功能、引领功能、激活功能、全球竞争功能。为此,需要激发新动能、采取新方式、形成新局面。“新动能”就是要催生人才发展教育科技双环节。教育是生产环节,是人才双循环的供给侧,是主渠道;科技是人才使用消费的环节,是人才双循环的需求侧,是主战场。“新方式”就是要推动人才发展高质自主双上位。“高质”指的是高质量发展,“自主”指的是内循环自主发展。“新局面”就是人才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共同体。要坚持党管人才,同时治理重心要下移。
论坛上,还成立了长三角人才智库联盟。该联盟将秉持政策先导的理念,紧贴长三角人才发展需求,围绕前沿性、战略性、政策性问题开展合作研究,推进政策沟通,增进域内互信。同时,充分发挥合作平台的辐射效应,不断拓展区域人才智库的朋友圈、协作网,从而为长三角发展研究建言献策,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人才工作协调办公室指导,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主办。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