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事业蓬勃发展 人才强国根深本固

作者:汪怿等发布者: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3-02-19浏览次数:10

光明日报记者 罗旭

【强信心 看优势】

洁白的云朵在蓝天上飞舞舒展,高大的棕榈树在轻风中摇曳生姿,绚丽的三角梅在路边开得热热闹闹……早春的海南三亚,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

2月8日11时43分,两道水柱在三亚凤凰国际机场的跑道冲天而起。机场正在以民航最高接待礼仪“过水门”仪式,为执行长航程运行能力验证试飞任务的C919飞机接风洗尘。

国产大飞机事业的卓越成就,离不开大批顶尖人才的持续爱国奋斗,折射着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铿锵步伐。

2022年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第三艘航母“福建号”下水,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这一切,无不凝结着各类人才的辛勤付出和心血汗水。

人才事业蓬勃发展,人才强国根深本固。

当前,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2亿人,比2012年增加了1亿人。2022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在实现中国梦“关键一程”上,人才对我国发展的支撑作用前所未有,中华大地正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人才强国建设驶入快车道

立春刚过,在云南省勐海县勐遮镇的云南大学多年生稻试验田里,绿油油的禾苗如织锦般铺展在大地上。长势喜人的多年生稻,是农家人增收致富的崭新希望。

2022年12月16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公布“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云南大学教授胡凤益团队创制的多年生稻研究成果入选榜单,成为全球农业类唯一入选的科学突破。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奋力攻关,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大量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装备和系统进入实用,成为推进产业快速升级的“利器”。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智能电网、第四代核电、特高压输电技术等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统筹一体安排部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高度,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持续释放加强人才工作的强烈信号,推动我国人才事业蓬勃发展,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目前,我国研发人员总量为572万人年,居世界首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已突破3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梯次合理、作用突出的人才队伍正在加速集结。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及人才频率之高,对人才事业思虑之远,凸显了人才事业和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分量之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许耀桐说,“这些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宝库,写就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才篇’,指引人才强国建设步入快车道。”

把引贤招才之门敞开得更大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

1月29日,春节假期刚过,上海浦东新区发布“1+1+N”的重磅人才新政,加速打造国际人才发展引领区。

2月8日,广西科技厅宣布,推出“带土移植”人才引育计划,加快人才引进本土化,加速人才效能释放。

2月10日,江苏人社厅宣布,出台一系列人才人事新举措,涉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人才评价、产才深度融合等方面。

…………

新年伊始,全国各地各部门纷纷释放敬才爱才、求贤若渴、以人才引领发展的强烈信号,把引贤招才之门敞开得更大,把人才发展土壤培植得更厚,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近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巴里·马歇尔受聘郑州大学学科首席教授。马歇尔表示,将聚焦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水平医疗服务、高水准科研平台建设,竭尽所能协助郑州大学推进医学学科建设发展。

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建功立业,一直是党的优良传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党中央运筹谋划,在布局上将人才事业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使人才与事业深度融合、相互成就,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锚定了新坐标、树立了新标杆,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中国人事科学院原院长吴江说。

包容开放的政策和海纳百川的气概,引燃了全球英才来华创新创业的持续热情,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纷至沓来,我国逐步从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主要人才回流国。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人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人才资源规模、科技人力资源以及研发人员数量等指标居全球首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2.2%提高至2021年的60%以上。2022年,我国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人数1169人,占全球的16.2%,位居世界第二。

今日的中国,已稳居全球人才竞争优势国家方阵。

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人才基石

可以减少10%风阻的速滑服、不会融化的“冰雪”、暖意融融的“零碳小屋”……2022年2月,我国自主研发的科创成果频频在北京冬奥会会场闪亮登场,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冬奥会上备受关注的各种“黑科技”,是我国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一个缩影。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春风护航,飞舟破浪。围绕服务国家发展重大战略,各地各部门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培育、凝聚人才,我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势节节攀升,人才优势更多更好地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从“嫦娥”飞天到“蛟龙”入海,从“天眼”巡空到“夸父”探日,从北斗组网到神威超算,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井喷式”涌现。中国高铁、中国大坝、中国桥梁、中国港口,更是成为享誉全球的“中国名片”。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FAST让中国在无线电波段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说,“我们所做的事,不光要领先世界,而且要领先历史。在天文这种‘远离现实’的基础研究领域,只有人类迄今为止没有做过的事情,才是值得做的事情。”

“人才实力,是中国创新发展的底气。”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汪怿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日益壮大的人才大军正以自立自强的坚定信念,为国家和民族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从春天出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蹄疾步稳。而澎湃的人才活力,必将驱动中国号巨轮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加速前行!

来源:《光明日报》202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