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人才强省二十年,浙江省在“八八战略”的蓝图下,把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一项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工程,厚植人才沃土,释放发展动能。
11月19日,由浙江省委人才办、浙江省社科联指导,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主办,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管委会、政府承办,潮新闻客户端、浙江省人才开发协会协办的“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暨人才强省二十周年浙江人才发展研讨论坛”在杭州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任其龙,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中组部人才局原副局长李志刚,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王振等专家作主旨演讲。浙江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刘东,高新区(滨江)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区长郑迪,以及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姚先国作论坛致辞。
论坛以“人才强省二十年,科创塑造新优势”为主题,总结浙江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二十周年创新经验,研判新时期人才发展的时代方位,明晰人才工作发展方向,研讨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的科学方法。
立足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探索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理论之声与实践之法交融,多方观点在此碰撞。
浙江人才强省二十年硕果累累
“八八战略”实施的二十周年,是一部浙江集聚人才、团结人才、造就人才、壮大人才的历史。
“浙江人才强省二十年”报告在本次论坛上正式发布,报告系统归纳了我省二十年来坚持人才强省、科教兴省战略所取得的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上的显著成效。报告发布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陈丽君做解读说明。
陈丽君院长指出,二十年来,浙江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在坚持党管人才、广聚天下英才、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改革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方面持续发力,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坚持人才教育科技一体化发展,为在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供了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丰富人才创新经验做法,树立一批优秀标杆,浙江省人才工作创新案例评选征集在会上正式启动。其中,作为人才工作创新案例的典范,杭州高新区(滨江)与浙报集团潮新闻共同打造的人才服务创新载体“潮客厅”正式揭牌。
优化涵养人才生态,提升人才聚合力,进一步释放人才创新活力,主办单位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分别同浙江省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人才办、浙报集团潮新闻客户端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政企媒学联合力量,推动人才链条打通。
会上,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协同北京人才发展研究院、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山东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上海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研究中心、重庆人才发展研究院、海南自贸区人才发展研究院、贵州人才研究所,正式宣布成立全国人才研究智库联盟,充分发挥智库联盟的优势,汇聚人才研究合力。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期间,要求浙江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这对浙江推进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任其龙表示,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最重要的也最缺的是平台,研究平台是科创的前提条件,而“选好人、给足钱、不管事”是平台成功建设的关键特征。平台是人才集聚的基础,人才是学科和产业的纽带,教育(学科)兴、人才强、科技(产业)强。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亚洲公共行政学会会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吴江表示,浙江人才强省的20年,也是解放人才的20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解放人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浙江人才强省20年的经验,体现在浙江市场化的体制机制优势,正是这种优势解放了人才。
中组部人才局原副局长李志刚提出,围绕构建人才引领驱动的创新发展格局,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引领驱动的战略理念,充分彰显人才在创新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引领作用,以及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人才引领驱动战略。为实现人才引领驱动,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上海人才研究会副会长王振提出,长三角地区要加快建设创新共同体,亟需共同打造全球影响力创新链,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力;要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以及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促进要素畅通流动,探索建立区域利益共享机制。同时,他阐述了长三角建设人才共同体的推进路径,包括构建世界级人才雁阵空间格局,率先推进区域统一开放的人才大市场建设,以及深入推进人才资源开发和创新创业公共服务的一体化行动。
创业型大学和创新三螺旋概念与理论的创始人亨利·埃兹科维茨教授介绍了三螺旋理论中的人才实践。在简要地回顾了大学、产业和政府互动的三螺旋理论模型内容之后,亨利教授依次介绍了三螺旋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三类机构范围之间的三类空间。亨利教授认为,具有创造力的个体(即人才)的作用,体现在三螺旋协同创新机构(大学、产业和政府)之间的人才流动,并强调了三螺旋协同创新主体之间合作互动的重要性。
围绕“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重要话题,与会专家展开圆桌对话。专家们从科技、教育和人才三位一体出发,提出人才工作要发挥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个主体的作用,要提升人才智库联盟的影响力塑造力。其次,要完善人才分类和分层体系,形成各类互补性人才的生产与合作,重视人才的晋升通道和评价机制。最后,要注重科创氛围的营造,发挥好城市群对人才吸引力的带动作用,增强城市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优化资源配置。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党委委员、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科技人力资源专委会主任邓大胜研究员,复旦大学全球科技人才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姚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原副院长、北京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周文霞教授,上海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汪怿研究员,江苏省开放大学副校长、江苏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罗逾兰教授,山东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唐贵瑶教授,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Stephen Jarislowsky讲席教授、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方涛教授,海南自贸港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世杰教授。
围绕“人才思想和人才强省新挑战”重要议题,专家们聚焦习近平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分享了对于人才强省战略实施的真知灼见。专家们提出,在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要重视人才供需动态匹配;在人才创新生态系统的打造过程中,要关注多元主体协同,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同时要立足区域定位、资源禀赋和人才基础,处理好科技创新体系与人才发展战略间的耦合关系。此外,专家们还聚焦青年人才资源整合问题,为强化全球青年人才资源的培育、引进与扶持建言献策。武汉工程大学原副校长、湖北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桂昭明教授,无锡学院副校长、江苏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徐军海教授,重庆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林勇教授,中国人才研究会理事、贵州人才发展研究所所长、贵州财经大学王见敏教授,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北京研究院副院长林成华副研究员,爱丁堡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爱丁堡大学科学、技术和创新研究所沈小白研究员,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研究总监郑金连女士参与了本环节的圆桌论坛讨论。
深入实际剖析基层人才工作
强化人才建设,筑牢基层根基是关键之举。在组织部长圆桌论坛环节,多位市县组织部负责人,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多维度、多视角畅谈基层人才工作的成功经验、现实困境与未来谋划,探索“新理念”、寻找“新路径”。
基于市域层面的探索,来自设区市组织部的负责人结合“人才强市创新实践和前瞻谋划”的主题展开讨论。大家认为,近年来各地在人才开放和发展方面有着显著突破,但仍然存在着人才资源错配、人才评价机制落后、企业主体意识不强、高层次科创平台欠缺等问题。对此,大家认为要加强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发挥企业的引才用才主体作用,注重战略人才的培养,加强科创平台的建设并赋能,着力提升人才生态,加速集聚并扶持青年人才。
基于县域层面的探索,来自县市区组织部的负责人直面人才工作痛点、堵点,对“县市区人才工作新挑战新思考”进行发言,对产才结合、人才服务、人才平台、人才评价和用才留才等多个方面展开讨论。大家认为,要完善人才与企业匹配,以人才实现产业的蝶变升级;构建高层次人才平台,创造最优人才生态,促进人才对地方文化价值的认同;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支持地方企业走出去,利用全球资源引才留才;在注重人才工作的同时,也要紧抓基础教育;健全人才分类评价标准体系,并建立对应的支持政策。
“浙江人才发展论坛”由浙江省委人才办、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联合发起,论坛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七期。论坛旨在为国内人才理论研究专家、浙江省及各地人才工作政策制定者、国内高层次人才和企业界人才搭建跨界交流平台,为推动人才理论发展、人才政策和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贡献智库力量。
来源: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原标题:《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暨人才强省二十周年浙江人才发展研讨论坛在杭举办》,发布时间:2023-11-20